孰能浊以静之徐清,孰能安以动之徐生

老子主张无为,是希望人们顺应自然各尽所能,而不希望人类大动干戈兴风作浪,那样会带来破坏甚至毁灭,但老子所谓的无为也绝不是死气沉沉,无所作为。

据说,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最喜欢《道德经》中的一句话是:孰能浊以静之徐清,孰能安以动之徐生(十五章)。

这是多好的一句话,看到这句话便真正领略到了老子的无为是多么富有生命力,怎可以消极遁世来简单地注解归类。孰能,真的是孰能?象一杯泥沙之水渐渐沉淀,不知不觉因为静而慢慢呈现澄明清澈;象一颗春芽在安然中成长,不知不觉因为动而慢慢呈现勃勃生机。

没有浊如何映照清,没有安如何映照生?没有静如何获得清,没有动如何获得生?

消极遁世,规避山林,与世无争,不染尘俗,这样的静不是“浊以静”,是将“浊”人为地隔离起来,水是水,沙是沙,你是你,我是我,井水不犯河水,这样的清既缺乏价值也缺乏生命力——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水要流淌、冲刷,然后沉淀,才会获得极其珍贵的清澈,而不是盛在容器里,欣赏它的透明,那样的清水连鱼也难存活呢。盲目取舍,肆意行动,随心所欲,为所欲为,这样的动不是“安以动”,是将“安”人为地割裂出去,为动而动,或企图惊天动地,或终因耐不住寂寞。这样的浮躁之动,是进是退,是生是灭?

以浊为借口无视清,以安为理由拒绝动,是另一种极端,显然这两者也都与老子的道无缘。

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地从不语从不争,却无时无刻不在滋养万物。日月星辰寂寂无声,却带给我们阳光雨露冬去春来。每一个天体依着自己的轨道运行,尽职尽责。这就是自然。人们都喜欢观日出,是因为它的形状还是色彩?海上,山巅,当一轮彤日缓缓升腾出地平线,震撼我们的是自然的力量,如此美妙而亲切。

无徐清,人会浑浊而迷失自己,外围的翻江倒海会使自己不知所措,树欲静而风不止,怎么做,都是错。

无徐生,人会沉沦而失去生机,外围的春意复苏无法唤醒自己的迷蒙睡意,任花开,空蹉跎。

浊以静之徐清,安以动之徐生,保有自己,保有生命力,才是依道而行啊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如果喜欢,可以【点赞】【分享】【收藏】
点赞8赞赏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人生坎坎,山山而峦,不过尔尔;心路漫漫,水水而川,如此悠悠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